福建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福建医药杂志是福建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主办,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医药学术期刊,1979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宗旨为贯彻预防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立足本省,及时报道国内外医药卫生科研成果及防治疾病经验,反映其进展及水平,为省内外各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与报道、实验研究、预防医学、实验诊断与临床、诊疗技术、药物与临床、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综述、护理、基层医生园地等。特色为科学性强,信息量大,具有实用性及先进性。本刊1992年获福建省首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6年获福建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7年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同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7,2008年连续获得福建省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7年上网以来,相继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科技部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医保取现如何透支救命钱?

时间:2025-04-02 10:55:34

在当今社会,医疗健康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然而,在这背后,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医保制度的依赖,通过“回流药”这一非法手段,将本应用于治疗的药品进行倒卖,从中牟取暴利。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也严重透支了未来的“救命钱”,对整个医疗保障体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回流药”现象的存在,揭示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医保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医保资金,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其设立初衷是为了减轻群众因病致贫的风险,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然而,当这些资金被非法获取并用于非医疗目的时,就违背了医保制度的根本宗旨。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我们必须先明白“回流药”是如何流入市场的。通常情况下,这些药品是通过医疗机构或医生开具的处方,由患者购买后,再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需要的人。在这个过程中,药品的实际使用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疗,而药品的原始购买者则因为急需现金而选择出售手中的药品。这种交易看似双方自愿,实则是在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在破坏医保基金的安全。

更令人担忧的是,“回流药”的销售网络往往错综复杂,涉及多个环节。从药品的流出、中间商的倒卖,到最后的买家,每一个环节都可能隐藏着违法违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也给监管部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一方面,这与部分人群对医保政策的理解不足有关。他们可能认为,只要自己购买了医保,就可以随意使用这些资金,甚至将其视为一种额外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这也与当前医保制度的不完善有关。例如,医保报销比例的不合理、药品目录的局限性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患者不得不寻求其他途径来解决医疗费用问题。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共同打击“回流药”现象。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医保基金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每一笔医保资金都能用在刀刃上。其次,医疗机构和医生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严格遵守医疗规范,防止药品流失。同时,公众也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理性看待医保政策,不要轻信高价回收药品的信息。

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医保制度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医保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回流药”现象的发生,保护好我们的“救命钱”。

“回流药”背后的销售网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权益,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只有通过政府、医疗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这一现象,确保医保资金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可靠的医疗保障。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共同维护一个健康、公正、可持续的医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