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福建医药杂志是福建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主办,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医药学术期刊,1979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宗旨为贯彻预防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立足本省,及时报道国内外医药卫生科研成果及防治疾病经验,反映其进展及水平,为省内外各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与报道、实验研究、预防医学、实验诊断与临床、诊疗技术、药物与临床、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综述、护理、基层医生园地等。特色为科学性强,信息量大,具有实用性及先进性。本刊1992年获福建省首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6年获福建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7年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同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7,2008年连续获得福建省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7年上网以来,相继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科技部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临床药师学术参与路径与风险管理

时间:2025-07-02 11:29:28

在药物风险管理领域,临床药师的专业参与已成为保障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持续推进,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要求临床药师从传统药品调配角色向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转型。以下是基于当前行业趋势提出的学术活动参与路径及支持体系。

一、线上讲座:突破时空限制的知识共享平台

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的线上学术平台,为临床药师提供了灵活的知识更新渠道。例如第四届药品风险评价及风险管理会议(RARM 2022)通过线上直播形式,实现了全球30余位专家关于“药品安全·从早期临床到上市后研究”主题的深度对话。此类模式如同“空中课堂”,临床药师可在查房间隙通过手机接入直播,实时获取药物警戒最新进展。建议药师重点关注PV专题线上沙龙的周期性活动,其话题征集机制可帮助从业者将实际工作中的风险管理困惑转化为学术议题。

二、线下会议: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

实体会议的价值在于创造深度互动场景,2025年6月南京举办的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即为此类标杆。该会议整合医院协会、医学院校和制药企业资源,围绕“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设置药品不良反应预警、中药注射剂风险管理等专题研讨。临床药师可通过会前案例提交、会中工作坊实操、会后课题共建的三段式参与,将日常监测数据转化为学术成果。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会议设置的器械-药物相互作用专场,这类跨领域议题为药师开拓职业能力边界提供了新维度。

三、研讨会:培育风险管理的前沿洞察力

专题研讨会的价值在于聚焦特定技术难点,建议临床药师选择具有持续跟踪价值的系列会议。例如RARM会议建立的线上筹备组模式,通过会前3个月启动的文献预读、中期案例筛选、会后成果汇编机制,使参与者能系统提升药品风险信号挖掘能力。对于中药制剂风险管理等特色领域,可借鉴中国中药等支持单位的技术转化经验,将传统药物警戒方法与真实世界研究相结合。

四、学术参与保障体系的创新实践

新型学术活动管理系统如同“数字孪生实验室”,临床药师从活动申报到成果归档均可在线完成。某三甲医院试点数据显示,电子档案系统使学术活动审批周期从14天缩短至3天,报销差错率下降67%。在合规取酬方面,建议参考行业会议标准,将学术劳务与日常绩效脱钩,建立基于知识贡献度的阶梯式报酬模型。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学术会议已实现学分自动对接,参与线上讲座3小时即可获得国家级继续教育0.5学分。

五、风险管理能力的三维提升路径

临床药师可通过“横向扩展+纵向深化”构建复合型知识体系:横向参与跨机构的多中心药物警戒项目,纵向深耕肿瘤药房、ICU等重点科室的个性化风险管控。建议建立个人学术能力矩阵图,将参与学术活动的类型、频次与职业发展规划对应。例如每年至少参加2次国际会议报告、主导1项风险管理课题、完成3个典型案例转化,形成“输入-处理-输出”的良性循环。

在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日益重要的今天,临床药师的学术参与已超越个人成长范畴,成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关键防线。通过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完善激励机制、搭建多元交流平台,可使更多药师在学术活动中实现专业价值,最终构建起覆盖“实验室-病床-社区”的立体化药物风险管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