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福建医药杂志是福建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主办,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医药学术期刊,1979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宗旨为贯彻预防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立足本省,及时报道国内外医药卫生科研成果及防治疾病经验,反映其进展及水平,为省内外各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与报道、实验研究、预防医学、实验诊断与临床、诊疗技术、药物与临床、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综述、护理、基层医生园地等。特色为科学性强,信息量大,具有实用性及先进性。本刊1992年获福建省首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6年获福建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7年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同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7,2008年连续获得福建省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7年上网以来,相继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科技部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首页>福建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福建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福建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
  • 国际刊号:1002-2600
  • 国内刊号:35-107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福建医药杂志2011年第06期

超声引导下微插管鞘技术在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黄幼程;张男

关键词:超声引导下, 微插管, 置管技术, 乳腺癌患者, 中心静脉导管,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资料与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 凝血功能障碍, 化疗, 对照组, MST, 统计学意义, 回顾性分析, 住院治疗, 肿瘤部位, 置入导管, 应用价值, 疑难问题, 一般状况
摘要:改良赛丁格穿刺技术也称微插管鞘技术(MST),是通过导丝先置入微血管鞘,再置入导管的方法,用于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置管技术.为解决长期静脉输液患者血管穿刺的疑难问题,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开始于B超引导下采用MST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1].本文对B超引导下MST技术行PICC置管的4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未应用超声引导的患者作比较,探讨B超引导下MST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4例,均为女性,年龄23~68岁,平均50.2岁.右侧乳腺癌36例,左侧乳腺癌48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1个月开始化疗.纳入标准:(1)患者和家属愿意接受PICC;(2)一般状况良好,无凝血功能障碍,局部皮肤完整,无感染,无静脉炎;(3)接受4~6个疗程的静脉化疗.全部患者具备置管适应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年龄26~68岁,平均(51±2)岁;对照组年龄23~62岁,平均(49±2)岁.两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化疗方案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