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福建医药杂志是福建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主办,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医药学术期刊,1979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宗旨为贯彻预防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立足本省,及时报道国内外医药卫生科研成果及防治疾病经验,反映其进展及水平,为省内外各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与报道、实验研究、预防医学、实验诊断与临床、诊疗技术、药物与临床、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综述、护理、基层医生园地等。特色为科学性强,信息量大,具有实用性及先进性。本刊1992年获福建省首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6年获福建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7年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同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7,2008年连续获得福建省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7年上网以来,相继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科技部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首页>福建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福建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福建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
  • 国际刊号:1002-2600
  • 国内刊号:35-107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福建医药杂志2000年第06期

尼莫通、川芎嗪治疗93例外伤5性脑梗塞临床分析

颜长护;施伟泓

关键词:尼莫通, 磷酸川芎嗪, 综合治疗, 外伤性脑梗塞, 症状与体征, 神经系统, 颅脑, 梗塞灶大小, 颅内血肿, 蛛网膜下腔出血, 低分子右旋糖苷, 应用, 吸收, 死亡, 疗效, 病例, 常见并发症, 资料, 治疗结果, 植物生存
摘要:自从CT扫描应用于颅脑疾病的诊断以来,外伤性脑梗塞已成为颅脑外伤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往往要采取综合治疗,方能取得一定疗效。我院于1995~2000年应用尼莫通、川芎嗪治疗外伤性脑梗塞93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93例,其中男64例,女29例;年龄8~83岁,平均年龄34.7岁。全部病例均经CT确诊,大部病例合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血肿,梗塞灶大小0.5~8.3cm,大于4cm以上19例;脑梗塞位于额叶17例,颞叶27例,顶叶11例,枕叶4例,额颞叶6例,颞顶叶13例,颞枕叶5例,下丘脑及脑干7例;多发性梗塞3例。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47例,偏瘫43例,单瘫4例,视力下降2例,视野缺损1例,精神异常13例,癫痫发作8例。1.2 给药方法:除17例合并颅内血肿行开颅手术外,全部病例均早期应用尼莫通、川芎嗪及脱水、对症处理等综合治疗。在伤后24小时内开始给药,尼莫通10mg加5%葡萄糖250ml缓慢静滴,每12小时1次,3~7天后改用尼莫通片30mg鼻饲或口服,每天3~4次。磷酸川芎嗪120~160m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静滴,每天1次,14天为一疗程(儿童用量酌减)。1.3 疗效:本组根据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结合颅脑CT检查情况,参考GCS积分标准划分治疗结果,共分4级:(1)好:神经系统的症状与体征消失,颅脑CT梗塞灶吸收大于2/3,能正常参加工作或就学,本组49例占52.7%。(2)显效: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颅脑CT梗塞灶吸收大于1/3,肌力恢复达Ⅲ级以上,生活能自理,本组18例占19.3%。(3)有效: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改善,颅脑CT梗塞灶部分吸收,生活需他人照顾,本组9例占9.7%。(4)无效:死亡或植物人状态,本组植物生存1例,死亡16例占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