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福建医药杂志是福建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主办,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医药学术期刊,1979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宗旨为贯彻预防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立足本省,及时报道国内外医药卫生科研成果及防治疾病经验,反映其进展及水平,为省内外各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与报道、实验研究、预防医学、实验诊断与临床、诊疗技术、药物与临床、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综述、护理、基层医生园地等。特色为科学性强,信息量大,具有实用性及先进性。本刊1992年获福建省首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6年获福建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7年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同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7,2008年连续获得福建省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7年上网以来,相继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科技部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首页>福建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福建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福建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
  • 国际刊号:1002-2600
  • 国内刊号:35-107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福建医药杂志2000年第06期

26例骨折术后伤口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析

刘秋香;陆丽梅

关键词:开放性骨折, 术后伤口, 铜绿假单胞菌, 假单胞菌感染, 医务人员, 换药, 分泌物, 预防医院感染, 细菌培养, 预防交叉感染, 骨折患者, 高压灭菌, 器械, 抗菌素, 治愈时间, 无菌操作, 感染伤口, 创面, 宣传教育工作, 绿色
摘要:1998年6~8月我们收治外伤开放性骨折患者26例,术后相继出现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4例,发病率为15.38%。经过对环境进行监测,发现本次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原因与医务人员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和换药器械未经高压灭菌有关,现作如下分析。1 临床资料 外伤开放性骨折患者2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6例;26例患者均属开放性骨折,其中25例为新鲜伤口(伤后24小时内入院),1例为感染伤口,即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术后按常规换药,21例伤口如期愈合,4例于术后第8天左右相继出现创面绿色分泌物,即进行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均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药敏实验证明,丁胺卡那、妥布霉素、菌必治、复达欣等抗菌毒有较强的抗菌作用。26例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5例(包括入院时该菌感染1例),采用对该菌敏感的抗菌素浸泡纱布换药,每日换1次,同时静脉给药,直至绿色消失,细菌培养转为阴性,其治愈时间平均为75.33天。2 讨论 所有病例均彻底清创手术,给予足量的抗菌素控制感染,但在术后的换药期间创面出现绿色分泌物,立即进行分泌物、有关病人、换药器械、医务人员手等取样培养,结果有关换药者和换药器械各一次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其它为阴性。故考虑这次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能为医务人员在换药过程中或器械未经高压灭菌所造成的交叉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毒性大,感染力强,对多种抗菌素具有耐药性。伤口感染该菌,创面肉芽异常生长,分泌物不易消失,治愈时间明显延长,加重了患者的精神与经济负担。我们选用其敏感药液浸泡纱布换药,加强局部治疗,控制的时间虽然较长,但仍不失为一种有效办法。为了预防医院感染,必须制订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尽力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换药器械应高压灭菌专包专用,医务人员必须增强感染意识,严格无菌操作,预防交叉感染,在处理患者伤口时应先处理一般伤口,后处理感染伤口。积极宣传,提高患者对感染的认识,避免或减少相互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